气排逐光:社区球场的温暖协作记
傍晚的社区健身广场,夕阳把塑胶场地染成暖橙色。一群穿着各异的人围在气排球场边,有的穿着家居服外套,有的还带着上班时的公文包,却都握着彩色气排球拍,笑得格外灿烂。26 岁的林薇站在队伍末尾,双手攥着球拍,看着眼前飞来飞去的浅紫色气排球,紧张得手心冒汗 ——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社区气排球队的活动,连最基础的垫球动作都练不利索,生怕自己拖了大家后腿。
谁能想到,三个月后,这个连传球都会手抖的姑娘,会在社区联赛的决赛场上,稳稳接起对手的扣杀,还助攻队友拿下关键一分。而这片原本只是她路过时匆匆一瞥的球场,最终成了她告别 “独居孤独”、收获一群 “家人” 的温暖港湾。
一、初遇气排:陌生人的 “善意邀请”
林薇刚搬到这个社区半年,作为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,她每天的生活就是 “公司 — 家” 两点一线,周末要么宅家加班,要么窝在沙发上追剧,连对门邻居都没说过几句话。
展开剩余83%第一次注意到社区气排球队,是一个周五的傍晚。她下班路过健身广场,被一阵热闹的欢呼声吸引 —— 十几个身影在球场上跑动,浅紫色的气排球在空中划出柔和的弧线,有人垫球失误时,没人抱怨,反而传来 “没事!再来一次” 的笑声。带队的是 60 岁的张阿姨,退休前是小学体育老师,此刻正手把手教一个小朋友握拍:“手指放松,胳膊别太僵,像托小婴儿一样托住球。”
林薇看得入了神,直到一个气排球 “咚” 地落在她脚边。张阿姨快步走过来,捡起球笑着问:“姑娘,要不要来试试?气排球轻,不伤人,咱们都是瞎玩,图个开心!” 林薇连忙摆手:“我不会,我怕砸到大家……” 话还没说完,旁边一个穿格子衫的大叔凑过来:“我刚开始也不会,传球能砸到自己脑袋,现在不也敢扣球了?来呗,人多热闹!”
盛情难却下,林薇抱着 “试试就走” 的心态加入了队伍。可第一次触球就让她慌了神:队友把球传给她,她慌慌张张抬手去接,球却直接砸在球拍边缘,飞到场外的花坛里。她脸瞬间红了,低着头想道歉,张阿姨却先开口:“没事没事,气排球轻,咱们先练垫球,我教你!”
张阿姨站在她对面,把球轻轻抛过去:“胳膊伸直,手腕并拢,球过来时用小臂内侧垫,像这样……” 林薇跟着模仿,球还是东倒西歪,但没人催她,大家轮流陪她练,连刚上小学的乐乐都奶声奶气地说:“姐姐,我教你一个小技巧,眼睛要盯着球哦!” 那天,林薇原本只打算待 20 分钟,却不知不觉玩了一个多小时,临走时,张阿姨还塞给她一张纸条:“明天上午还有训练,来不来?” 纸条上,是球队微信群的二维码。
二、磨合时光:球场上的 “互相托底”
加入球队后,林薇才发现,这支社区气排球队藏着太多 “反差萌”:张阿姨看着温和,扣球时却力道十足;穿格子衫的王大叔是会计,算账单仔细,跑位却 “横冲直撞”;乐乐的妈妈是护士,平时说话轻声细语,救球时能扑在地上接起快落地的球;还有刚退休的李爷爷,以前是工程师,总能精准算出 “球落地的角度”,却常常忘记自己该站哪个位置。
刚开始训练,林薇的 “技术短板” 很明显:垫球总把球垫得太高,传球没力气,更别说扣球了。有一次分组打小比赛,她连续三次传球失误,导致队伍丢分,愧疚得差点提前离场。休息时,她坐在场边偷偷抹眼泪,王大叔端着一瓶水过来:“姑娘,别往心里去,我刚开始练的时候,一场比赛能失误十次,张阿姨还开玩笑说我是‘对方派来的卧底’呢!”
张阿姨也走过来,拿出手机翻出一段视频:“你看,这是我去年刚开始带队的时候,咱们队连规则都弄不清,发球能直接出界,现在不也能和别的社区打比赛了?气排球不是‘比谁打得好’,是‘比谁能帮到队友’。你传球稳,虽然力气小,但能把球准确传到队友手里,这就是你的优势啊!”
从那以后,大家开始 “因材施教” 帮林薇:王大叔教她 “用腰部发力传球”,避免胳膊酸痛;乐乐妈妈教她 “观察队友站位”,提前判断传球方向;张阿姨则特意给她安排 “后排垫球” 的位置,让她慢慢找到节奏。林薇也格外认真,每天下班后在家对着墙练垫球,手臂练得酸痛,就贴块膏药继续练;周末还主动提前去球场,帮大家搬球网、捡球。
慢慢的,林薇的球技有了进步,更重要的是,她开始主动和大家聊天:听张阿姨讲以前教学生的趣事,听王大叔吐槽 “难搞的报销单”,听乐乐妈妈分享育儿心得。有时候加班晚了,还会收到张阿姨发来的消息:“今天炖了排骨汤,给你留了一碗,在门卫室呢。” 她突然发现,自己不再害怕下班回家后的 “空房子”,因为知道,球场上总有一群人等着她。
三、社区联赛:不是冠军的 “胜利”
秋天,街道举办社区气排球联赛,张阿姨带着队伍报名参赛。消息传来,大家既兴奋又紧张 —— 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,对手都是常年训练的 “专业队伍”。
赛前训练,林薇却犯了 “大赛焦虑症”:一想到要在很多人面前打球,她就手抖,传球频频失误。比赛前一天,她甚至跟张阿姨说:“我还是不去了吧,我怕拖大家后腿。”
张阿姨没劝她,而是把大家叫到一起:“咱们组队打球,从来不是为了拿冠军。你看王大叔,为了练扣球,胳膊都练肿了;乐乐妈妈,每次值完夜班还来训练;林薇,从不敢接球到能稳定垫球,咱们每个人都在进步,这就够了。明天比赛,咱们就图个开心,不管输赢,打完去吃火锅!”
比赛当天,林薇还是紧张,但当她看到队友们鼓励的眼神,突然就不慌了。第一场比赛,对手实力很强,他们很快就输了第一局。中场休息时,李爷爷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,上面记着对手的 “弱点”:“3 号选手扣球只扣右边,咱们重点防右边!” 第二局,大家按照李爷爷的建议调整战术,王大叔故意往左边传球,引对手防守,林薇则在后排稳稳垫球,帮队友创造扣球机会,竟然扳回一局!
最精彩的是半决赛的最后一分钟,比分 20:20 平。对手发起猛攻,一记扣球直奔林薇而来,她下意识地抬手垫球,球却意外传到了前排的张阿姨手里。张阿姨抓住机会,一记快攻,球落在对方场地空档,得分!队伍赢了半决赛,挺进决赛!
虽然决赛最终以 2 分之差输给了对手,只拿到亚军,但当裁判吹响结束哨时,大家却比拿了冠军还开心。乐乐抱着林薇的腿喊:“姐姐,你刚才垫球好厉害!” 王大叔拍着她的肩膀:“咱们林薇,现在可是咱们队的‘后排定海神针’!”
赛后,大家一起去吃火锅,热气腾腾的锅里翻滚着食材,桌上摆满了大家带来的小菜 —— 张阿姨做的凉拌木耳,王大叔买的酱牛肉,乐乐妈妈带的水果沙拉。林薇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,突然觉得眼眶发热:她曾经以为,在大城市里,“孤独” 是常态,却没想到,一群陌生人因为气排球聚在一起,能生出这么多温暖。
如今,林薇依旧每天加班,但她总会挤出时间去球场;她不再害怕和邻居说话,甚至会主动帮对门奶奶提菜;周末,她还会和球队的人一起去周边郊游。她常常说:“气排球没教会我多厉害的技巧,却教会我,打开心门的方式很简单 —— 也许只是接好一个球,也许只是主动说一句话。”
傍晚的社区球场,浅紫色的气排球依旧在夕阳下飞舞,传来阵阵笑声。那些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身影,在球场上互相传球、互相鼓励,构成了社区里最温暖的风景。原来,体育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竞技,更在于它能把孤独的人聚在一起,用一颗小小的球,传递出大大的善意与力量。
发布于:四川省热点资讯
- 气排逐光:社区球场的温暖协作记
- A2奶粉与普通奶粉的区别解析,教你为宝宝选对奶粉_检测_卓睿_配方
- 好友为梅根·马克尔抱不平:怀孕9月遭质疑,她的痛苦无从诉说!_哈里_王室_什么
- 泰信双息双利债券C: 泰信双息双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更新
- 第四轮核问题谈判在即 伊朗外长批评美国立场矛盾
- 深圳北站惊现“拦车姐”!白裙女伸腿卡门等同伴,结局大快人心
- 女友7通电话不接为男同事熬粥,我手术出院摘戒指冷笑:你俩过吧
- 忍辱负重11年,“复出失利”的姚笛,为演艺圈明星敲响警钟!
- 面对洛杉矶大火惨重损失,中国军工在救援中优势尽显
- 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
